文/岳峙
春节假期过后,一大波黑自己桑梓之地的随笔火了。其中,来自东北的记者的一篇随笔太火,已经被官媒辟谣,当事记者与媒体也已正式公开承认错误并道歉。但写西北的还在,官媒没有辟谣。这个报道指向的是甘肃省庆阳市的结婚彩礼高得畸形,让很多人结不了婚,还指出背后的原因是男女比例失调,全国将有三千万男人成为光棍。
庆阳的彩礼高,这不是第一次被曝光在全国媒体受众面前。去年春节前后,央视一个新闻调查节目也有类似的曝光性报道,题为《陇东婚事》,至今仍然可以在网上搜索到。
作为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地带的革命老区,庆阳很少出现能够引起全国关注的新闻,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庆阳这个地方。一旦出现在全国轰动的新闻中,总是负面新闻。身为庆阳人,每次说起自己家乡,别人一脸茫然的时候,只能找一个负面新闻挂靠一下,比如正宁校车事故。
不过,作为一个庆阳人,虽然必须承认庆阳有许多不好的地方,但彩礼这个事情,真不是媒体上说的那样,至少是没有那么夸张。
在讨论彩礼问题之前,需要先介绍一下庆阳的地形情况,因为这关系到对后面的彩礼问题的理解。
庆阳地处黄土高原中心,是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,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。黄土高原上并不是一马平川的黄土地,而是沟壑纵横的。高处平坦的地方,当地人叫“塬”,沟壑中的地方,当地人叫“沟里”或者川里。
2015年,央视纪录片频道播过一个纪录片,《黄土大塬》,讲的就是庆阳。不过,这个片子没有讲清楚的地方是,庆阳虽然人口不多,只有不到250万人,但面积不小,现辖六县两区(注:应为七县一区)。这其中,真正在塬上的实际上只有西峰区,当地人称董志塬,并且有“八百里秦川,不如董志塬边”的说法,其它的六个县和区,大多数地方都是在川里。这也是庆阳在升格为地级市之前,庆阳地区首府不在庆阳而在西峰的原因。改为地级市后,原来的县级市西峰市改为西峰区,原来的庆阳县也被改名为庆城县,但最核心的仍然是西峰。需要说明的是,除西峰之外的其它各县并不是完全在川里,各县都有一些面积比较小的“塬”,只是比较小,容纳不了多少人口。
沟里或者说川里,顾名思义,就是在黄土高原上的川道里,往往意味着自然环境更差,交通不便,可耕种土地面积小,经济条件自然要差很多,生活条件相对而言也比较艰苦。因此,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庆阳就有习仲勋等人领导的红军游击队,近几年还修建了革命纪念馆。抗战期间,中共中央长征二万余里到达陕北后,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,甘肃部分实际上主要就是庆阳下属的合水、华池、镇原等县,并建立过庆阳步兵学校。也是在此期间,庆阳发生了后来红遍全国的刘巧儿抗婚事件。此外,还留下了《边区十唱》、《盘龙卧虎高山地》等传唱全国的革命歌曲。
相对来说,塬上因为地势平坦,自然条件更好,经济条件比川道里好一些。按照传统的说法,“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”,所以川道里的姑娘为了能够让婚后的生活更好一点,总是更愿意嫁到塬上去,而塬上的姑娘则往往视嫁到川道里为畏途。所以,川道里的人娶媳妇儿相对来说,确实要更困难一些。因为没有姑娘原意去,所以川道里的彩礼确实传统上就比塬上高一点。
不过,要说彩礼高得有多离谱,并不见得。以我所了解的情况,现在庆阳川道各县的彩礼一般都不超过十万元。如果是从川里嫁到塬上,其实一般只有三到六万之间,放到北京、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,连一平米的房子都买不到。更不用说,和温州、福建、广东一些地方动辄遍身黄金、彩礼和陪嫁的钱垛起来让人围观那种土豪风气比了。反过来说,必须承认的是,如果有姑娘从塬上嫁到川里,那彩礼确实是要高一些。这个数字放在全国,要说有多高,恐怕也不至于。如果双方都是在西峰周边,彩礼其实并不高,只是象征性的三五万元。
媒体报道中对庆阳婚俗的批评都声称,高昂的彩礼对于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成了沉重的负担。在一定程度上说,这个确实是事实。庆阳的彩礼放到全国来看,并没有媒体说得那么夸张,但还是要承认,相比庆阳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收入水平,这个彩礼水平还是比较高的,给儿子娶个媳妇儿,差不多需要一个当地农村家庭三到五年的净收入——还不一定够。
要说明的是,在庆阳当地人们的观念中,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任务就是,给儿子娶媳妇儿,给父母养老送终,本来就是需要提前准备许多年,开始存钱,或者是临时借钱,婚后再用很多年还债。这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。1980年代,当地农村家庭一年收入才只有几百元的时候,彩礼就已经要一千元左右了,之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,彩礼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,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水平。
静下心来想想,如今在城市里,就算是经济发达、观念开放的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虽然要彩礼的现象已经很少了,但是女方一般都会要求男方有房有车,至少是有房,这个要求,恐怕也不是普通城市家庭一两年的收入就能负担得起的。
这些年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,不少当地姑娘一旦出去能找到合适的对象,就不愿意回来了。绝大多数虽然必须回到庆阳,但在外面逛荡几年之后很少有人还原意再嫁到川道里去。现在当地不少外出打工归来的姑娘不管自己条件如何,结婚的时候也跟城里人一样,希望对方有车有房,或者是在西峰城区有房,或者是在县城有房,反正无论如何是不愿意嫁到农村尤其是川道里的农村去。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川道农村娶媳妇难的情况,彩礼自然无形中又被提高了一些。
当然,有从庆阳走出去的,也有从外面来到庆阳的。我回老家发现,村里几个年轻人就在外出打工的时候,找了外地媳妇儿带回家来了,安徽的、山西的、湖南的、贵州的都有,好几个地方的,来了以后一样结婚生子,像当地人一样生活,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之处。最多就是一开始语言不通,生活习惯上有些差异,但慢慢习惯了也就好了。
总体而言,庆阳的彩礼确实是与日俱增,尤其是川道里的年轻小伙子,娶媳妇确实是有点困难,但这个问题是全国的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普遍面临的问题,并不是庆阳独有的现象。庆阳的彩礼负担是相对来说重一些,但其它山区农村的彩礼也不见得比庆阳低得太多。至于说农村要有三千万人找不到媳妇儿,是因为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的男女比例失调云云,就未免夸大其词了。当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中产阶级们在指责农村观念落后的同时,千万别忘了,就在农村的三千万光棍找不到媳妇的同时,更多来自农村的打工妹在城市里寻找着自己的“高富帅”。市场经济条件下,优质资源会自动向资本集中的地方流动,农村资源自然会向城市流动,年轻姑娘作为农村的资源,也这样流动,本身也无可厚非。
(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立场。)